公共俄语教育近况及对策

点击数:313 | 发布时间:2025-08-11 | 来源:www.chatwz.co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2-2589(2013)03-0204-02

    1、为何要学习俄语

    第一, 俄语是联合国和俄罗斯联邦的官方语言之一。全球以俄语为母语的用法人数超越一亿四千万人,当作第二语言用的则有近四千五百万人。拉脱维亚有超越三分之一的俄语人口,爱沙尼亚有占四分之一俄语人口。据美国2000 年人口调查,美国有1.50%人口说俄语,即大约四百二十万人,居美国语言的第十位。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讲俄语的社区共有三百万人。一些亚洲国家,譬如塔吉克斯坦、土耳其、蒙古、日本及一些南亚国家,依旧教授俄语。在中国北部俄罗斯族聚集地也有不少人口的用法俄文交流。

    第二,中俄两国经济进步、政治交往及其他特殊范围深度合作的需要。近来,中俄双方致力于军事、资源能源开发与交通、科技、航天航空、医药医学、禁毒反恐等特殊范围的合作升温,交流频繁。迫切的需要既精通专业常识,又通晓俄语的人才,但现在国内这种复合型人才却相对匮乏。

    第三,提升国民综合素质的需要。与欧美一些国家相比,国内的大中小学生的外语语言水平相对落后。国内现有初中生、大学生大多通晓一门外语――英语,而世界发达国家教育目的需要本国初中生要学习学会两门外语。美国人看重学习多种外语如阿拉伯语、中文和朝鲜语。美国的学生从初中开始,需要选学第二语言,假如有学生提出想学某一种外语的需要,学校都会尽力满足他们的需要。
    2003年欧洲委员会所通过的“2004―2006语言学习和语言多样性行动计划”推行了“1+2”的语言政策。在英国,外语教育进步策略的具体目的是,2012年,使所有小学生都有学习至少一门外语的权利。加大俄语等小语种的推广和学习,能够帮助人才国际化,促进国民扩展认知视线和提高综合素质。

    第四,传播中华文化的需要。语言是人类非常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文化的载体,是传播文化的使者。深入拓展俄语教育才能更好地吸收积极地俄罗斯文化,同时学会了俄语才能更深入地向俄语国家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扩大国家软实力的影响力,才能持续的达成汉语的语言输出。

    2、中国学习俄语的历史线索

    18世纪初,在中俄两国交往日益频繁的年代背景下,中国开始培养我们的俄语人才,清代是中国俄语教育的发轫期。该时期俄语教育主要在三个大的教育机构中拓展:俄罗斯文馆(1708―1862年)、京师同文馆(1863―1902年)和京师大学堂(1898―1911年)。新中国肇建,与苏联结盟,国内掀起了大规模学习俄语的热潮。在中苏友好的大环境里,国内政府主导学习俄语,社会也认同学习俄语,民众学习俄语热情空前。
    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国关系交恶,国内学习俄语飞速降温。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与苏联达成了关系正常化。
    90年代,中国与俄罗斯与其他独联体国家的边贸恢复进步,政治、经济范围的合作不断扩大,使中国对俄语人才的需要飞速增加,中国俄语教学开始走出低谷。进入新世纪,伴随两国关系的升温,为更好地促进两国经贸政治深入交流。
    2005年11月,中国政府与俄罗斯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中国政府关于在俄罗斯联邦学汉语和在中国学习俄语的协议》。《协议》明确提出:“双方支持在俄罗斯联邦教育机构学习教授汉语、中国文学和文化,支持在中国教育机构学习和教授俄语、俄罗斯文学和文化。”国家发改委〔2008〕1886号文件提出加大俄语教学推广工作,包含允许拥有条件高校开设俄语选修课、以俄语为主要课程的双学位或第二学位,支持示范高中开设俄语实验班,鼓励小学高年级开设俄语选修课。加大对中国学生赴俄罗斯的留学工作,鼓励留学。目的是培养更多的俄语人才以备中国和俄语国家的深入合作之用。在国家政策的感召下,2007年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启动了关注与支持中学俄语教育项目,2008年,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俄语教育研究中心主办了全国中学俄语新课标学术研讨会。

    3、中国俄语教育的不力近况

    第一,中学俄语教育规模的萎缩和落后。现在,受社会观念影响,国内在中学阶段拓展俄语教育基础萎缩。包含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山东、河北、湖北、贵州等省。黑龙江学习俄语的中学生约为8万人,高中生约为6万人,总计不到15万人。再加上其他省份的生源,俄语生人数低于20万。
    2010年黑龙江共有195 520名高考考试考生,而俄语、日语语种考生只有102人,跌到了历史最低点。
    4生源短缺严重干扰了高校的俄语教学。俄语招生的颓势,也与中国高考考试“指挥棒”有非常大关系,高考考试考试报名不少高校拒绝招收俄语考生,或者不少专业限制俄语考生考试报名。另外俄语教程和教学设施的落后,也带来了俄语教学规模的萎缩和俄语教学水平的降低。

    第二,大学俄语教育规范和资源的缺失。现在中国大学常见招收英语考生,这致使学习成绩优秀的俄语考生只能考试报名有限的几所学校,挫伤了俄语师生的教学热情。考核规范的缺失,减少了俄语考生的学习热情。大学公共俄语教育中,检验公共俄语能力的全国大学俄语等级考试(ЭРЯС)只有四级一个级别,只在夏天考核一次,而英语则是一年考两次同时实行四六级阶梯晋级考试。

    第三,俄语毕业生就业的排斥。因为遭到英语“一边倒”的社会风气影响,一些企业明确规定招收英语学生,就连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都明文规定招收“非小语种”考生,拒小语种考生于“国家公务员考试”以外,如上,公外俄语毕业生得不到与英语毕业生平等角逐的就业机会,这在就业上打击了公共俄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热情,紧急的倒逼着俄语学生规模的萎缩。一方面是对专业俄语人才的求贤若渴,其次缺失公共俄语人才的流失,若干年后势必形成人口大国里俄语人才匮乏的畸形社会进步局面。 4、中国推进俄语教育的对策

    第一,深化俄语教育规范改革。伴随世界各国经济的兴盛,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大。现有单一的英语独大的外语教育,已远远满足不了年代进步的需要。这就需要大家改进现有些中学英语单一外语教育模式,可采取俄英(也可日语、韩语等)双外语教学模式。形成以英语学习带动俄语学习,俄语学习促进英语学习的新型中学外语教育模式新格局。在世界外语学习学龄提前,语种日趋多元化大趋势下,大家可以将原来的中学俄语基础教育提前至小学阶段。当然也可以小学拓展英语教育,初中提供学生辅修俄语的选择。有些学校已打造了这种教育模式成效好。比如:20 世纪 60 年代的浸入式教学是由加拿大提出的一种双语教育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进步了多种模式,如半浸入式、全浸入式、双向浸入式等。德国一些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实行双向浸入式即进行混合编班,讲德语和操外语的学生各一半。再如,黑龙江宾县第三中学英俄语文化课混班,外语课分开上,也是一种双向半浸入式。以上双语规范的探索,都给大家提供了非常不错的范例。

    第二,夯实俄语教学资源。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是俄语教育教育进步的基础。对于俄语专业毕业并从事中学俄语教学的大学生要给与普通教师以外的奖励和鼓励手段,大学俄语专业可增设中学俄语教学方向或加强师范类院校俄语专业的扶植力度。鉴于俄罗斯学汉语的热潮,也可鼓励中俄两国交换教师、互派大中院校留学生,从而既提升了国内初中生的俄语水平也扩大了汉文化的影响。积极从俄引进外教资源,投放到中学教育事业上也不失为一个“输血”的方法。

    第三,强化俄语教育导向。语言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外语语言资源甚至具备经济价值和策略意义。对于俄语,由大语种萎缩为小语种,今天教育的失利,可能导致以后策略的损失。这就需要政府积极发挥话语权、尽快颁布政策,扭转濒危的公外俄语教育近况,防止俄语复合人才策略性流失。为鼓励学生学习俄语,黑龙江部分地市颁布了为俄语学生初中升高中考试加分的政策。
    2007年起,黑龙江规定,俄语考生在所报省属院校调档分数线降低20分投档,由院校审察决定是不是录取。这一举措对进步俄语教学起到了积极引导用途。
    2002年教育部、黑龙江教育厅评估批准,黑河中学的俄语考生可以通过小语种单独考试录取的方法,直接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等国内一流外语高校,一定量上拉动了当地的俄语教育。

    第四,打造俄语学习社会环境。俄语教育失利的现实,既有欧美经济原因过热的影响,又和英语一面倒的社会不客观报道有关。社会媒体应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用途,准时报道俄语人才紧缺的现实状况。有关媒体部门可以多报道一些俄罗斯新经济政治形势的题材,使国人愈加全方位迅速准确地准时知道大家最大的邻国――俄罗斯。间接刺激国人学习俄语的热情,也有益于中俄两国人民的密切交流和两国关系的友好进步。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